查看原文
其他

将医保改革进行到底——访中国医疗保险研究会会长王东进

专注深度医改→ 中国医疗保险 2021-06-25

医保领域领先的新媒体平台

投稿电话:010-84221520

投稿邮箱:tougao@zgylbx.com

文章转载:010-84222990

关注

 来源:中国劳动保障报


两大改革: 夯基垒台 立柱架梁







记者:

今年是我国全面进行医疗保障制度改革20周年。论及20年来中国医保改革的杰出成就, 哪些事件令您印象最深刻?

王东进:

论及20年中国医保改革杰出成就, 有两个重大事项让我铭记在心: 一个是 “两江试点”,“两江” 即江苏镇江和江西九江; 一个是44号文,即1998年国务院发布的 《关于建立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决定》。 前者为后者提供并检验了改革思路, 后者为全面进行医疗保障制度改革提供了遵循依据。


记者:

当时改革的背景是怎样的? 为什么试点选择 “两江”, 而不是别的地方?


王东进:

20多年前, 实施40多年的公费、 劳保医疗制度弊端凸显、难以为继, 改革已是必然之势。 通过改革, 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现代医保制度是唯一选项。 为此, 国务院决定组织开展医保改革试点。


国务院选择在 “两江”开展试点主要考量有四: 一是江苏镇江和江西九江都是中等城市, 风险小, 较为稳妥; 二是有代表性, 镇江市属经济较发达城市, 九江市则代表经济发展中等水平的城市; 三是两个城市都已进行了一些试验探索, 有一定改革工作基础; 四是两个城市的领导班子都很得力, 相关部门也有改革积极性。 试点时, 镇江曾有参与工作的同志感慨: “有甜头,也有苦头,但最后感到还有奔头”。


“两江试点” 在试点期间取得了积极进展和丰硕成果。


 随后, 国务院又决定扩大试点范围, 在全国40多个城市进行了试点。


记者:

有人说, 44号文是中国医疗保障制度改革的开山之作, 对此应如何理解?

王东进:

在对有关医保改革,特别是如何建立城镇职工基本医保制度的一些根本性、关键性问题上基本形成共识的基础上,国务院领导亲自主持研究起草 《关于建立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决定》。 据我认知所及,一个政策性文件经过如此长的试点后才正式作出决定,是不多见的。


44号文的起草和形成过程, 是国务院领导与各有关部门负责人、各地负责人、专家学者、一线改革实践者集思广益的过程。 大家如切如磋、 如琢如磨, 既求大同又存小异。譬如什么是基本医疗, 如何界定,怎么才能实现制度广覆盖, “统账”如何 “结合”等,一时间各方见仁见智、各说各话,最后还是国务院领导集中各种意见观点, 给出定义与答案, “定于一尊”———这正是在民主和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进行集中的生动体现, 也是科学决策的必然逻辑。


20年前, 中国绝大多数人对如何进行医保改革知之甚少, 人才匮乏是当年医保改革最大的制约因素。人才不能靠 “外援”, 只能立足于自己培养。 44号文出台后, 经国务院领导同意, 两期全国省市主管医保改革的负责人的培训班先后举办。在此基础上, 从上到下举办医保改革培训班。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中国第一代医保人就是以44号文作为启蒙教材, 又在44号文的指导下历练成长起来的。


44号文之所以被称为中国医疗保障制度改革的开山之作, 不仅因为之前在国家层面尚未出台过有关医保改革的决定性文件, 还因为它明确了改革的阶段性目标任务、 指导思想、 基本原则、 大政方针和制度框架,规定了适用范围、基金筹集方式和管理原则、统账比例、基金支付的方式, 同时对建立企业补充医疗保险、 公务员医疗补助和商业健康保险等也都作了相应规定。 它标志着之前公费、 劳保医疗制度的终结, 标志着中国医保改革从试点走向全面展开, 也标志着我国从单位医疗保障开始向社会医疗保障转变的历史性变革。


总之, 44号文是中国医保改革史上第一个真正适用、 管用的顶层设计, 是全面推进医保改革的行动指南和 “施工图”, 同时它也为后来建立新农合和城镇居民基本医保制度提供诸多启迪与借鉴。


五点启示: 任重道远 负重前行


记者:

这两件大事带给中国医保改革的宝贵启示是什么?


王东进:

“两江试点” 和44号文在如何进行医疗保障制度改革,如何在有13亿人口的东方大国建立全民医保制度的路径和办法, 如何通过试点检验思路、统一认识、发现问题、总结经验、把握规律、完善政策和体制机制等方面, 都给了我们诸多启示:


一是必须坚持敢闯敢试、勇于担当、乐于奉献的改革精神。现在全民医保制度虽然建立起来了, 但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依然突出;全面建成中国医疗保障体系, 面临的难题并不比当年少, 当年的改革精神应须臾不可忘,丝毫不可弃。


二是必须坚持实践第一,在实践中探索, 在探索中创新。 “两江试点” 和44号文的基本立足点和出发点是实际和实践。 医疗保险制度在国际上虽有100多年的发展史,但至今没有也不可能有照搬照套的现成模式和标准答案。 在中国这样一个大国进行医保改革, 更不可能跟在别人后头亦步亦趋, 只能立足国情,创建中国特色的医保制度。 新时代赋予医保改革的任务更宏阔艰巨,对改革整体性、系统性、协调性要求更高,更有必要坚持实践第一、试点先行的传统和方略, 这一条在任何时候都不会过时。


三是必须坚持改革决策的四个有机结合。 44号文是建立在大量、 充分、 翔实的调查研究结果基础之上的。 “积力之所举,则无不胜也;众智之所为, 则无不成也。” 提高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水平, 才能有效遏制“权力的傲慢”,防止主观盲目性,减少和避免决策失误造成的损失。


四是必须坚持统一性和灵活性的辩证统一,充分发挥中央和地方积极性。这既是国情使然,也是实事求是、求真务实的思想路线和价值理念在医保改革中的贯彻和体现。 只有这样,复杂多元的医保改革才能接地气,才会焕发出旺盛的生机与活力。


五是必须坚持 “四个自信”。20年医保改革是解决人民医疗保障、提高全民健康水平的关键一招。 用中国的理论总结中国的经验, 用中国的话语回答中国的问题, 用中国的钥匙开中国的锁, 对待中国医保改革的历史和未来, 要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热点推荐

• 王东进:两江试点和44号文件的历史功绩与现实意义

• 王东进:医保改革发展的逻辑方向和战略目标

• 王东进:满怀期待与开创新局


中国医疗保险官方微信  ID:zgylbxzzs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